<p>「我愛??,也愛我的小孩;但有時,我真的只想放個假」<br /> 「雖然已經造了胃瘻管,但阿母總?,?還是好想用嘴巴吃飯」<br /> 「癌末的太太?,?不想死在醫院,?只想回家」</p> <p>最累的,永遠是照顧自己的親人。
?一?愛,背後都是承擔不了的艱難。
<br /> 2025 年,戰後嬰兒潮將全數?入 75 ?;而 10 年?,臺灣將出現 500 萬名老人。
<br /> 面對即將到來的長照危機,?,準備好了??</p> <p>讓走在前方的日本提供經驗,為臺灣指路,畫出一幅有尊嚴的未來藍圖!</p> <p>◆ 余尚儒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<br /> ◇ 陳正芬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<br /> ◆ 陳曉蕾 《香港好走》系列作者、《大誌》雜誌總編輯<br /> ◇ トウ世雄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<br /> ーー共同推薦(按姓氏筆畫序)</p> <p>本書首先點明了「2025 年問題」這個詞彙:2025 年,所有在二戰嬰兒潮出生的人都將年滿 75 ?。
這意味著在日本即將有 650 萬名以上的人?入老年社會;屆時,日本社會將會有 2179 萬名老人,且半數以上會集中在六大都市。
臺灣也是如此:2025 年,日本和臺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將雙雙正式突破20%,成為所謂的「超高齡化」社會。
</p> <p>可想而知,如此?大的老年人口,勢必加劇目前已然吃緊的醫療及看護資源窘困情形。
諸如兩代同?、長照虐待、插管灌食、臨終醫療等課題,都將層出不窮。
因此,本書花了近三年的時間,以横濱市為中心,結合政策討論與大量在地訪談實例考察老人的身心需求,日本照護制度現況及問題,最後介紹在宅醫療體系之功能與運作概況。
同時,本書也收?台灣長照 2.0 計畫介紹跟在宅醫療資源連結。
</p> <p>日本在上世紀末就提倡在宅醫療的概念,回應民?以家為本的需求,讓長者可用更有尊嚴的方式來生活,甚至在社區安詳地迎接生命終點。
即使長照危機逐?逼近,但本書仍試圖提出積極可行的對策,呼?民?齊力應付 2025 年即將到來的衝?。
不只是日本,同樣即將?入超高齡化社會的臺灣,也是如此。
</p> <p>「變老」與「死亡」是我們?個人的課題,今天我們為 2025 年的臺灣規劃,也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努力。
</p>画面が切り替わりますので、しばらくお待ち下さい。
※ご購入は、楽天kobo商品ページからお願いします。
※切り替わらない場合は、こちら をクリックして下さい。
※このページからは注文できません。
楽天で購入1,055円(税込み)